水,我们并不陌生;水经济,又有多少人了解?
“在便利店用2块钱可以换到一瓶500毫升的饮用水,北京市居民用水的均价约4块钱每立方。便捷的获取渠道、简单的价值交换方式,让大家对水的价值认知过于简单化了。”5月16日,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适导航”)董事长余磊在WGDC2024第13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水指的是江河湖海、地表、地下水的统称,水经济则是围绕以水资源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转化、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展的各类活动、水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以水为载体的航运、渔业、能源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图源:WGDC2024大会
而将卫星技术所带来的时空能力与水经济相关产业融合,正是普适导航这家企业所专注的领域。
依托数据、平台以及终端等能力的进阶,再叠加AI技术,普适导航于2023年在产品和应用层面打通“时空水经济”的应用闭环,完成时空数智化转型,并面向生态环境、水利水务、海洋海事、新能源等场景推出专属时空数智化应用服务平台。
从产业链的维度观察,处于下游的卫星技术应用,恰恰承载了上游的价值转化。创立伊始,普适导航以“打通卫星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己任,站在了中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指卫星)不断完善和商业价值不断增长的风口之上。
卫星+AI,打造时空智水创新生态
“在应用层,卫星技术需要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物联网相结合,才能更广泛地解决问题。”余磊认为,由于数据融合应用形成的制约,卫星技术的价值还有待被进一步释放。
基于此,普适导航以在场景实践中所积累的多源异构的数据融合能力为基础,对水场景应用中的数据进行时空化“编译”,形成拥有时间、空间、属性标签的“智水”数据底座。
余磊表示,目前普适导航的数据平台,支持GeoTIFF、GeoJSON、GeoPackage、PostGIS、MySQL、KML、XML、NMEA0183、CVS等几十种数据格式的读取、编辑,并通过垂直行业的逻辑串联,最终在客户端的数字化平台上,形成数据的结论,支持业务判断。
“在不同的项目上,我们会分别涉及到对卫星通信数据、定位数据、遥感数据等数据的获取,同时,我们还将获取水质的数据、动植物及排口的视频图片,以及水下地形的声纳数据等。”余磊说道,“数以亿计的数据,为普适涉水AI的训练提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普适涉水AI由普适导航自主研发,基于水域场景大数据的更新与迭代,集成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能力,进行数据的自主分析、生产与模型优化。在这之上,普适涉水AI在终端层能够融合边缘计算,在感知终端层形成智能决策能力。
余磊举例称,“在水环境这一块,蓝藻也好,水葫芦也好,以往都需要靠人工去发现,再进行上报。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卫星技术可以帮助发现目标物体。如今,再融入AI,原来由人工提取、解译的数据,可以通过AI大模型实现自动的快速解译。”
基于此,普适导航顺势而为,在今年发布了iWater时空智水数字化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同时覆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及水上动态目标监管的综合性平台,包含了对水利水务、生态环境、海洋海事等多个行业逻辑知识体系的应用。
图源:普适导航
“此前的项目经验,我们更多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打造业务逻辑。如今,我们将这些业务逻辑以功能的形式,沉淀在iWater平台上。未来,则会反过来,我们来引导和响应客户,一方面做到快,另一方面则是提供更加专业的结果。”余磊说道。
而对于普适导航而言,为了触达卫星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普适导航不仅依赖卫星“看”数据,更要综合“用”数据,扎根于“水里”。
因水而生,因需而兴
众所周知,卫星应用在“陆上”远比“水里”要热闹得多,普适导航为什么却偏偏把目光锁定在与水相关的领域呢?
对于这个问题,余磊的答案是“需要”。“水里”对于卫星技术需求的迫切程度,远不比“陆上”的领域低。
2008年,为改变“海上(民用海洋渔业)通信基本还停留在‘吼’”的通信状况,余磊做出了创立普适导航的决定。
智慧船舶管理系统
应急搜救预案响应系统
图源:普适导航
从2008年成立时定位为北斗数据平台运营服务商,到2018年左右转变为遥感云平台服务商,再到2023年的时空数智化服务商,普适导航对自身纵深卫星应用服务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最初,我们的业务是基于北斗的船舶监管;之后,我们通过遥感对水面、水域、排口等进行监管;再之后,我们将卫星技术与AI结合,构建覆盖空天地水的业务能力。”余磊表示。
时间回溯到2011年,湄公河惨案发生之后,普适导航为湄公河的商船部署了基于北斗的国际河流船舶可视化监控系统;2012年1月,中国商船在老挝水域再遭枪击,正是由于这套系统及时发出报警,事件无人伤亡。
2014年,马航MH370搜救行动中,普适导航为参与搜救行动的船只装上了基于北斗的监控系统,通过追踪船只的航行轨迹,确认搜救实施范围。
时至今日,全国仍有50%的渔船搭载普适导航提供的北斗终端。
后续,随着业务的发展,普适导航又开拓出卫星遥感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应用。在余磊看来,不论是北斗、遥感还是时空AI,更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但显然,得益于技术的更迭,客户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近年来,普适导航通过时空大数据+视觉AI,识别河道两岸的排水口,同时将信息实时上报到市、区两级的数据管理平台。
2023年,普适导航推出iMonitor200水域AI移动监测机。作为一款水生态环境全要素自动化智能感知平台及终端,该监测机可用于河湖水下地形测绘、河湖勘探、河道排查、水文调研、水质走航等。
同年,普适导航发布了“城市管网高精度检测解决方案”,可以将城市管网检测的效率提升超200%,在管网满水状态下,实现从管道内部病害排查、管道缺陷自主识别、管道高精度缺陷定位到管道问题精准分析诊断的全流程作业,将对城市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基于水下机器人的城市管网检测解决方案
图源:普适导航
在余磊看来,普适导航在卫星技术与水经济场景的交融点上,不断做深、做透。
纵深拓展,蓄力海洋场景
随着Starlink受到市场认可,中国的低轨卫星星座建设也在提速,与卫星宽带通信相关的应用场景,无疑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对普适导航而言,具体的结合点在海洋场景。
“海上的很多设备,不管是渔船,还是航运,都需要信号传输。”余磊认为,海上应用的需求是低轨卫星通信的天然市场,是驱动商业航天落地的重要场景。反过来,作为商业航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低轨卫星通信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其所带来的宽带通信网络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产业链的数字化进程。
“当基于低轨卫星的宽带通信能力形成之后,场景创新可能会出现井喷。”余磊表示,“比如对船舶进行监控,不仅传入位置,还可以传图像或视频,渔业在捕获鱼货-收集鱼货-陆地批发的流程中,就能构建实时平台,做到在线交易。”
目前,普适导航所提供的海洋海事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复杂海况下动态目标高精度定位和目标跟踪以及多维、全景、动态的海洋态势整体感知。普适导航在海洋领域还拥有应急指挥救助、核电冷源监测预警、海上风电巡检等行业细分解决方案/平台。
“商业航天是包括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及相关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余磊表示,“对卫星来讲,地上用好,天上才能好用,场景的落地和商业价值变现,才是驱动整条产业链降本、增效的根本所在。”
倘若要问,时空水经济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余磊表示,“在短期3-5年的时间窗口里,至少看到千亿级的规模,而在更远的未来,它是一个无限的可能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